
慣性流產對希望生育的夫婦造成莫大困擾,有部分個案因醫學技術限制一直無法找到流產原因。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近日成功研發全基因組測序技術ChromoSeq,為經歷慣性流產的夫婦提供遺傳病因診斷。與目前採用的染色體核型分析相比,新技術可以更精準檢測出與慣性流產相關的基因異常。
研究團隊指出,有部分夫婦的染色體或基因的異常情況較細微,傳統的染色體核型分析檢測或會遺漏這一類群組。若經過測試確認有遺傳異常,可以選擇人工受孕,配合胚胎植入前基因測試,避免受影響的胚胎進行植入操作,減低流產機率。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系主任梁德楊教授表示:「慣性流產為夫婦帶來心理和經濟負擔。身體構造、抗磷脂綜合症、內分泌或染色體異常均是慣性流產最常見的病因。不過,仍有很多慣性流產個案的病因未明,醫生難以提供合適的輔導及治療。」
總括而言,團隊透過ChromoSeq測序平台發現每9對慣性流產夫婦中有1對被檢測出潛在染色體變異。後續研究亦證實這些夫婦再次自然懷孕,出現流產或胎兒異常的機會明顯較高。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鍾佩樺醫生補充:「當被鑑定出患有染色體異常,我們會推薦他們進行胚胎植入前基因測試,以減少將來懷孕時出現流產的機會。」
Text:Fion
參考資料:Genome Sequencing Explores Complexity of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in Recurrent Miscarriage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