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廣泛性焦慮症症狀|估算全港約有30萬人患廣泛性焦慮症¹ 精神科醫生指4大高危群組易發病

廣泛性焦慮症症狀|估算全港約有30萬人患廣泛性焦慮症¹ 精神科醫生指4大高危群組易發病

編輯部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025-01-17

廣泛性焦慮症症狀-廣泛性焦慮症成因-焦慮症-治療焦慮症

憂慮是人與生俱來的情緒,對未知的事情往往會促使人及早規劃未來。不過過分的憂慮不單會造成壓力,有時更會出現嚴重的生理反應,影響日常生活。焦慮症是香港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據估算,全港約有100萬人出現焦慮症症狀2,其中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就佔30萬1。患者一般會對生活和工作方面,均出現不合比例的憂慮,或會影響情緒和工作表現。究竟廣泛性焦慮症是甚麼?甚麼人較易患上廣泛性焦慮症?今次healthyD邀請了精神科專科李靖國醫生為大家講解廣泛性焦慮症症狀和治療方法。

甚麼是廣泛性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是焦慮症的其中一種,患者一般會有「自由浮動的焦慮感 Free-floating Anxiety」,即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焦慮的焦點,而且患者所感受到的憂慮感往往會超出正常範圍。除此之外,患者在病發時亦會出現多種廣泛性焦慮症的生理症狀,包括手震、吞嚥困難、腸胃不適、胃抽筋等,患者會經常感到焦慮,焦慮感的困擾一般會維持6個月或以上,對患者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廣泛性焦慮症症狀-廣泛性焦慮症成因-焦慮症-治療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症狀|症狀易與驚恐症症狀混淆

事實上,廣泛性焦慮症於香港十分普遍,有調查指曾有廣泛性焦慮症症狀的人約佔整體人口的4.2%1,情況值得令人關注。李醫生續指,廣泛性焦慮症症狀與其他精神疾病如驚恐症相似,不過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都有明顯分別:

廣泛性焦慮症

驚恐症

出現症狀

手震、冒汗、腸胃不適、胃抽筋、吞嚥困難、心絞痛

呼吸急促、手震、胸口翳悶、冒汗、手腳麻痺及頭暈眼花3

嚴重程度

較輕微

較嚴重

持續時間

一般較長,維持不少於6個月或以上

一般較短,維持不多於半天

病發時間

患者一般能把焦慮感歸因於生活有壓力或環境因素

往往不能預知,由正常狀態至嚴重驚恐可快至數分鐘

病發規律

持續發生

或會出現群聚規律,即短時間內連續病發數次,之後會平靜一段較長時間,直至下次病發高峰期

廣泛性焦慮症症狀-廣泛性焦慮症成因-焦慮症-治療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成因|「緊張大師」性格易發病?4大因素或增病發風險

李醫生坦言,香港有不少「緊張大師」,凡事加諸太大壓力給自己,令精神長期處於繃緊的狀態,是容易誘發廣泛性焦慮症的因素之一。然而,李醫生表示性格只是其中一個風險因素。此外,女性患上廣泛性焦慮症的機率是男性的2倍1,而遺傳和環境的改變也是增加病發風險的原因。他說:「如果直系親屬(即父母)患有廣泛性焦慮症,其子女得病的機率較一般人為高4。生活中遇上重大事件如親人患病、離世等,突如其來的巨大壓力亦會令患者感到極之憂慮,增加患上廣泛性焦慮症的風險。」

廣泛性焦慮症成因|藥物治療要治標+治本 配合心理治療助紓緩症狀

要確診病人患上廣泛性焦慮症,醫生一般只需要透過問診,了解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狀況即可,但小部分患者需同時接受抽血或腦部電腦掃描。至於治療廣泛性焦慮症方面,李醫生表示,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或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NRI)是目前廣泛性焦慮症的一線治療方法,這些藥物可以有效減低患者的焦慮感和煩躁不安的情緒,惟藥物一般需要連續服用2-3個星期才可以發揮功效,因此醫生或會另外處方鎮靜劑、安眠藥等藥物,用作即時紓緩患者的症狀。

除了藥物治療,部分患者亦會採納心理治療,其中認知行為治療、舒緩運動包括靜觀練習、腹式呼吸等, 都能減少焦慮症的症狀。李醫生表示,認知行為治療對於患者的要求一般比較高,因當中涉及分析病患者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患者往往要對自身情緒認知有一定的敏感度,同時患者要有較高的病悉感及自救意識,而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往往要和治療師回顧和分析焦慮病徵,因此有機會令病情有較大起伏。因此,對於患有嚴重焦慮症的病人,李醫生一般會建議病人先接受藥物治療,等情況好轉後再配合心理治療作為輔助。

廣泛性焦慮症症狀-廣泛性焦慮症成因-焦慮症-治療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成因|病情持續20多年 幸得上司鼓勵接受治療

相信大部分都市人,在生活上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憂慮,經過一段時間後,焦慮情緒會逐漸得到紓緩。不過李醫生表示,廣泛性焦慮症患者無法紓緩心中焦慮感,而且會隨著環境的改變,焦慮的焦點甚至有機會轉移或增加。他分享了一個治療廣泛性焦慮症的病例:年過50歲的陳先生於銀行任職客戶關係經理,20多年來他經常憂慮未能準時完成工作,導致他每天凌晨4時起床上班,每晚約9時才願意下班,每天如是,多年來從未放假休息。這些習慣都令陳先生的家人對他抱有怨言,而且亦讓他失去社交生活。

後來一位外籍上司新上任後,由於工作環境改變,陳先生的焦慮症症狀更為嚴重,除了不停冒汗,與客戶溝通時更出現口吃,嚴重影響工作表現。上司察覺到陳先生的異常行為後,鼓勵他接受精神科治療,經醫生問診後確診患上廣泛性焦慮症。

除了藥物治療外,陳先生亦需要接受心理治療,逐漸讓他降低對工作的焦慮感,而陳先生身邊的同事亦主動幫忙,主管禁止他提早返工,亦要求陳先生準時午飯,甚至請同事把他的電腦準時關閉,放工時邀請一起同行,免得他長時間超時工作,逐漸建立健康的作息時間。經過一段時間後,陳先生的病情終得到好轉。

總括而言,廣泛性焦慮症與一般精神疾病無異,李醫生勸勉有症狀人士及早求診並積極接受治療,重拾健康生活。

參考資料:

  1. 衞生署《淺談焦慮症》,retrieved on 13 Nov, 2024.
  2.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2022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retrieved on 27 Nov, 2024.
  3. 醫院管理局《驚恐症》,retrieved on 13 Nov, 2024.
  4. 賽馬會心理e療站《常見情緒病 – 廣泛性焦慮症》,retrieved on 13 Nov, 2024.
特約資訊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