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處暑湯水‧二十四節氣|中醫推介祛濕清潤食療 養生宜健脾補腎

處暑湯水‧二十四節氣|中醫推介祛濕清潤食療 養生宜健脾補腎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4-08-22

本周三(23日)為傳統廿四節氣中的處暑,屬於早秋,意味著氣溫慢慢下降,雨量逐漸減少,早晚溫涼,惟中午氣溫仍然很高。邱宇鋒中醫師指出:「在這段夏秋交界的時間,在養生方面適宜調養脾、腎。」

邱醫師續指:「健脾的作用,是促進飲食及水液的運化,避免濕濁形成,尤其是當天氣不穩定或遇上風雨交加時,更應講究健脾。補腎的作用,是為寒冬做好準備,要及早未雨綢繆,減少陽氣、腎精的耗散,到寒冬便可減少陽虛、腎虛的失調,以預防冬季的咳喘、水腫、胸痹、寒痹的問題。」

一到轉季天氣,有些人皮膚很易變得又乾又癢,甚至皮膚產生過敏的問題。邱醫師認為:「在天氣不穩定時,容易出現皮膚過敏的問題,此外針對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長時間佩戴口罩、精神壓力等也容易導致皮膚過敏、濕疹的問題。針對皮膚過敏的問題,從中醫角度在處暑節氣由於日間天氣仍較熱,會出汗,故仍需考慮清熱祛濕。但由於正值夏秋交界,藥性太寒涼的清熱瀉火藥,如涼茶,便要開始減用。」

從中醫角度,有甚麼治療方法呢?邱醫師分享:「在醫治皮膚過敏、紅疹方面可以清熱涼血藥為主,如生地黃、玄參,可略為增加健脾祛濕、扶正的藥物,如扁豆、茯苓。食物方面如清潤的百合、沙參、雪耳、蘋果、雪梨等亦適宜在處暑食用。」

同時,他又提醒,這段時間應該還未算很乾燥,故此不宜過早用太多補陰藥滋潤養陰,此外「隨著逐漸進入秋冬,自然界開始出現陽消陰長的變化,為適應天時規律,寒涼生冷食物應逐步減少食用,以保養陽氣以備過冬。太溫燥的食物如燒烤、火鍋等應該避免,以防上火及傷陰。」

清熱祛濕湯水:百合雪耳蓮子茯苓瘦肉湯

  • 材料:乾百合12克、雪耳30克、蓮子(去心)15克、茯苓15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 製法:先將瘦肉切開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雪耳浸洗去去蒂撕成小塊。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1.5小時,調味後即可。
  • 功效:清熱祛濕清潤


Text:Fion

16009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