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上出現的痛症,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困擾,而且容易病情反覆、糾纏良久不退散,逐漸就演變成為慢性疾病。
中醫認為,痛症的發生與外感風寒濕熱之邪,以及人體正氣不足有關,病機複雜,除了要祛風散寒、清熱除濕、舒經活絡外,還需根據正氣的虧損程度而加以鞏固。針灸是治療痛症的其中一個手法,透過辨證論治選取合適的穴位,疏通經絡氣血的阻滯,從而達到「通則不痛」的治療效果。
穴位亦稱為「腧穴」,意指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中醫認為經絡暢通可以令氣血正常運行,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亦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當出現各種因外邪、情緒、活動不足的原因做成氣血不暢,經絡不通而引起的疼痛症狀。除了找中醫作針灸拔罐等治療外,大家亦都可以透過按摩穴位使痛症得到舒緩。當感到相關疼痛時,在對應的穴位自己輕揉按壓約一至兩分鐘便可。
又名「虎口」,是治痛的要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道,可治療臉部五官的痛症,如頭痛、目赤腫痛、牙痛、咽喉腫痛等。位置:拇指和食指相交的虎口根部,近骨頭處。禁忌:孕婦不宜
內關意謂內臟出入的主要位置,屬手厥陰心包經,可舒緩心悸、心痛、胃痛、嘔吐、上肢痹痛、眩暈等,亦有寧心安神、舒緩緊張的效果。位置:手腕橫紋正中,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約三指寬處。
列缺屬手太陰肺經,中醫有謂「頭項尋列缺」,意指列缺擅治頭頸項痛,但凡落枕、感冒、喉嚨痛、頭痛及其他頭頸部的不舒服等症狀,按壓列缺就可以舒緩症狀。位置:以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所至凹陷處是穴。
中醫認為「腰背委中求」,對於任何腰背不適,利用針灸或按壓委中穴都可舒緩疼痛。屬足太陽膀胱經,可治療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瀉等。位置:膝關節後側,膝窩的兩條筋中間。
足三里為保健的重要穴位,屬足陽明胃經,用途廣泛,可用治臨床各科多種疾病,並具有強壯作用,經常按揉足三里,有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功效。可以舒緩胃痛、嘔吐、胃脹氣、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潰瘍、便祕、下腹痛等不適。位置:在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三陰交指的是三條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處,按摩三陰交穴能促進經血排出,緩解經痛,活血補血,屬婦科第一大穴,尤其經期不順、痛經的女性可以常按摩此穴。位置:腳踝內側骨頭突出處向上約4指寬,小腿脛骨內側凹陷處。(禁忌:孕婦不宜按摩以上穴位。)Text: 註冊中醫師陳翠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