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因不明的氣喘、心悸,或感到頭暈、疲倦等,很容易被聯想到是不是高血壓?小心可能或與被稱為「心臟癌症」肺動脈高壓有關。到底肺動脈高壓是甚麼?肺動脈高壓患者會有哪些症狀?治療過程是如何的?
葛量洪醫院心臟移植內科副顧問黃加霖醫生表示,肺動脈高壓延醫可引發右心衰竭,最終死亡,並引述有研究發現若患者於確診後,未有接受適切的治療,生存期中位數只有2.8年,呼籲大眾應提高對肺動脈高壓的認識及關注,及早診斷與治療有助增存活率。
肺動脈高壓屬於肺高壓的一種,若靜止時平均肺動脈壓20毫米汞柱以上,便屬於肺高壓,而正常水平為14毫米汞柱。黃加霖醫生解釋,肺動脈高壓是指由心臟到肺部(肺動脈)及其他相連血管出現高血壓,並以肺血管阻力及肺動脈壓力來判定,肺動脈及相連的血管若出現變化,例如收縮且變得狹窄;肺動脈會纖維化;或是肺動脈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會增生,使血管壁變厚,由於上述變化限制血液流向肺部,都有可能導致動脈血壓升高。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曾建平指,每100萬人中,約有15至50人患肺動脈高壓,屬於罕病。
要知道自己是否高危一族,先要了解肺動脈高壓的種類。黃加霖醫生解釋,肺動脈高壓可分為4個類型,包括:
現年55歲的許女士現為家庭主婦,於2004年10月開始出現「冇氣」、疲倦等症狀,最初以為是兼顧照料家庭及在丈夫的店幫忙而感到疲倦,但直到有一晚發現,用了約30分鐘走平常只需10分鐘的路程,感到不妥便去求診,後被確診肺動脈高壓及硬皮症,需要接受藥物治療,並須定期覆診,在接受治療後,其症狀有所改善,走路也沒有氣喘情況,但就無法提重物,要由家人分擔。
黃加霖醫生稱,肺動脈高壓治療目標在於讓患者維持在低風險狀態,從而延長壽命。低風險狀態指活動或休息時沒有症狀,但正常活動(例如爬樓梯等)時或會感到輕微不適、氣喘及呼吸困難。醫生通常會透過藥物治療助患者管理病情,如效果不佳,便可能須進行肺部移植手術。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曾建平表示,希望大眾對肺動脈多加關注,另在日常生活中,可運用「6分鐘步行測試」來評估心肺功能出現異常,即若在正常情況下,於6分鐘內不能夠走完440米,有可能是心肺功能響起警號,建議可尋求醫生專業咨詢。
Text:F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