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通波仔」 是心絞痛唯一的治療方案?一文看清痛楚位置、原因、症狀及藥物控制方法

「通波仔」 是心絞痛唯一的治療方案?一文看清痛楚位置、原因、症狀及藥物控制方法

Jess Wong
編輯: Jess Wong
日期: 2022-09-29

當你在運動時感到胸口悶痛,便要多加注意,因為這可能是心臟給你的警號 ─「心絞痛」。很多人都以為心絞痛會像電視劇一樣,患者會突然感到心口劇痛,表情痛苦、額頭冒汗,需要立即抽出一顆藥丸含在舌下自救。很多時候亦誤以為解決心絞痛的方法只有做俗稱「通波仔」的心導管手術。

心臟科專科醫生吳基恩解釋,心絞痛一般發生在胸口的中央,或者偏左的位置,有時也會擴散至頸部、喉嚨,甚至手掌等位置,而痛楚則像是被重物壓住,令人感到悶痛,呼吸不順,痛楚或會持續幾分鐘,身體於活動時痛楚感覺會更嚴重。吳醫生亦指,「通波仔」手術只是舒緩心臟疾病的治療方法之一,部分情況下可以服用適合的藥物,或者需要雙管齊下。「脷底丸」的確是治療藥物之一,不過並非專用的急救用藥。吳醫生將一一拆解心絞痛的迷思,他更提醒,由於心臟細胞並不能重生,一旦感到心臟不適,應立即向醫生查詢。

心絞痛成因及類型

  1. 典型心絞痛
心絞痛的成因是由於傳送血液的血管收窄,令心臟的血液流量和氧氣不足,心臟缺血而引起胸口悶痛。一般在運動過後較容易出現。
  1. 非典型心絞痛
部分人士的病徵並不典型,發作時會伴隨出現氣促、冒汗等徵狀,運動時會出現乏力、全身不適等感覺。

容易患上心絞痛的高危族

心絞痛的成因是冠心血管收窄或閉塞,普遍原因是動脈血管內積聚脂肪令血液流通不順暢。吳醫生建議,40歲以上的男士及50歲以上的女士可以多加留意自己的心血管狀態。如果家族有心絞痛的病史,患上同樣疾病的風險也會較高。

而生活習慣亦與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於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有吸煙習慣、缺乏運動等人仕,患上心絞痛的機會也會增加。

心絞痛自救方法

心絞痛一般會出現在運動之後,有些時候也會因天氣和情緒所引起,吳醫生建議當疼痛出現時,應先稍作休息,服用醫生處方的「脷底丸」以放鬆血管,再深呼吸,平伏心情和調整呼吸節奏。假如痛楚持續超過15分鐘,必須到急症室求診。

「通波仔」及藥物可以如何治療?

很多時都聽到解決冠心疾病的方法就是「通波仔」,不過並不是一「通」即成。吳基恩醫生解釋,「通波仔」是把小球囊放入收窄的血管之中,再充氣入小球來撐開血管,隨後植入支架避免血管再度收窄,讓血液順利通過。

不過,「通波仔」的方法只能適用於較粗的血管,若受阻塞的是較細的末梢血管或微絲血管,就無法放下支架,又或者患者的身體狀況不適宜進行「通波仔」的話,藥物便可以達到舒緩的效果。

吳醫生指,心絞痛的可治療藥物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減慢心跳,以減少心臟需要的血液和氧分,舒緩不足的情況;二是增加氧氣的使用效率;三是放鬆血管。很多病人即使在接受「通波仔」之後,仍需繼續以藥物舒緩其他血管阻塞的情況,因此大多數情況之下也需要雙管齊下。此外,亦有一類為預防藥物,例如脂肪酸氧化抑製劑類藥物能促進心臟細胞的代謝功能,能延緩因運動而產生的心臟缺血情況,對心跳也沒有明顯影響,但能大大減少患者發生心絞痛的頻率,以及減低惡化成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心絞痛會自然痊癒嗎?

心絞痛其實屬於冠心疾病的先兆,本身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身體警號。如果生活習慣不作改善,或者諱疾忌醫,延誤檢查,心絞痛或會惡化為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心律不齊,輕則也會體力下降和影響平日的心理健康。吳醫生坦言,心絞痛屬於長期病患,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服藥用以舒緩血管狀況,極難自癒或是根治。他又一再提醒,心臟細胞一旦死亡是沒法重生的,中年人士如出現心絞痛的情況,或者本身還有其他長期病患,便應該盡早求醫。

另外,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心絞痛和維持心血管健康的不二法門,平日飲食應該以「三低」(低油、低鹽、低糖)為主,並且建立做運動的習慣,戒掉吸煙等不良習慣等,都有助減低心絞痛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16628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