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前的準備不只是計劃行程,在人生路不熟和「雞同鴨講」的情況下,一旦頭暈身㷫想睇醫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費用昂貴。要玩得盡興,大家不如在出發前做足功課吧!小編就衛生署提供的旅遊健康議,綜合了以下的「外遊平安包」,保你由頭到腳,玩得放心又平安。Text/Kio
外遊時,大家一般主要會面對2大敵人,蚊媒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疾病。敵人一:腸道傳染疾病外遊很容易會水土不服,尤其是去到發展中的國家,如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等,更增加了進食受污染食物或水的機會,分分鐘會導致腹瀉,甚至染上甲型肝炎。
防患方案:1.不應光顧街邊攤檔。2.應進食已徹底煮熟的食物。3.不要吃已去皮、切開的水果,以及未經洗淨的蔬菜。4.飲用煮沸的水,罐裝或樽裝飲品及經消毒的奶類製品。5.避免飲用加入冰塊的飲料或已榨好的鮮果汁。6.接種甲型肝炎疫苗。7.進食前及如廁後一定要洗手。
敵人二:蚊媒傳染病不少熱帶及亞熱帶地方都有蚊媒傳染病的風險,如登革熱、寨卡病毒感染、日本腦炎、瘧疾、黃熱病、基孔肯雅熱等。以登革熱為例,就是一種過百個國家的風土病,包括香港人熱門旅遊點如菲律賓、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而日本腦炎,雖然在中國的部分地區、日本、韓國、泰國和越南等地區,個案已經在下降中,但大家也不應掉以輕心。
防患方案:1.採取防蚊措施,免受叮咬。2.穿著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塗上含避蚊胺 (DEET)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旅行前一定要睇醫生?醫生或醫護人員會按個別人士的健康狀況、需要和目的地,提供個別的健康風險評估。小編就有朋友小時候已經接種了瘧疾疫苗,但去印度時仍被醫生建議再打瘧疾針,加強保護,所以大家切勿估估下,自己做醫生判斷。建議應在出發前最少6星期找醫生或醫護人員查詢,特別是孕婦、長者及長期病患者。
平安藥須知以防旅遊時不適,應帶備平安藥包。衞生署旅遊健康中心亦有旅遊保健囊出售($100),包括一支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酒精濕紙巾、藥水膠布、外科口罩及應急藥物等。想知中西「平安藥」應有甚麼,繼續留意healthyD下期報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