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共有5個研究項目獲創新科技署「產學研 1+計劃」(RAISe+)的撥款資助,成為首批24個項目之一。撥款將支持各研究團隊加快步伐,早日將研究成果惠及市民大眾,達至產業、學術機構及研究三贏。
這些項目分別由科大工學院及理學院教授領導,涵蓋不同範疇,當中包括基因治療、癌症腫瘤成像等。
團隊形容此突破性的基因編輯策略能有效減少FAD的致病蛋白,因此具有很大潛力發展成為 FAD 的長效、改善疾病進程的臨床療法,也可擴大應用於其他遺傳性疾病,讓全球超過1.6億患者受惠。葉翠芬又透露,有關技術將授權予科大的初創公司進行臨床開發和商業化。
黃子維解釋,新技術是利用特定波長的紫外線刺激組織表面,以細胞內生物分子所產生的自發熒光,生成灰階的細胞圖像。得出灰階圖像後,團隊利用自家研發的深度學習演算法進行虛擬染色,變成近似臨床金標準的組織學圖像,方便病理醫生作即時評估,在手術中途確認所有癌細胞是否已成功切除。更重要的是,CHAMP技術不需要任何組織處理,因此它可作為一種平台技術適用於所有器官類型。團隊已取得六項相關技術的美國臨時發明專利。
黃子維相信,有關系統有助增強手術精度,能快速直接提供高品質的癌細胞視覺化,減少二次手術的需要,為臨床和成本效益帶來裨益。而目前CHAMP的覆蓋範圍以乳房及肺部兩個器官為主,但除此以外,團隊亦正在對肝、大腸、腎和皮膚,以及前列腺進行小型測試。他又表示,在「產學研 1+計劃」的支持下,團隊正準備在五間醫院啟動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包括香港的瑪麗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以及內地的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及安陽市腫瘤醫院。
Text:F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