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指出,港人多選擇做「周末運動家」,在星期六日和假日的時候才狂做運動,令關節在短時間內受壓,容易造成損傷。隨著秋冬季的來臨,不少人開始為長跑比賽練習,無論你熱愛跑步或剛剛練跑,更需特別留意膝痛的問題,因為膝蓋是人體最易受傷的關節之一。
要避免膝關節受傷,可從受傷的成因入手。打籃球時,跌倒或跳下時著地站不穩腳;又或者踢足球、滑雪時,重覆急轉或急停步,或會可能碰撞膝蓋,這些都會對膝關節的軟組織或肌肉的壓力增加,日積月累令膝關節勞損。當然,隨著我們年紀增長,關節也難免出現退化。
我們走路、打球和做家務等都有賴膝關節的靈活活動,因此實在不要輕視膝痛的問題。醫生可從病歷及了解患者受傷和痛楚的位置,而作出初步的診斷。物理治療師亦可為患者進行一些特別的測試,如韌帶鬆緊和穩定性測試,以評估患者的韌帶或膝關節結構是否受損。此外,X光亦有助檢測膝關節結構的問題,至於磁力共振則有助檢查軟組織有否受傷。
痛楚紓緩後,物理治療師可為患者改善關節的活動範圍,並提升及控制關節肌肉的力量,再加上拉筋運動來紓緩膝關節受壓的情況。另外,配戴護膝亦可為膝部提供支撐及保護,減輕痛楚。縱使治療可紓減痛楚,但患者亦需配合治療,在生活細節中作出適度的調節,以保持膝關節健康。
嚴重的患者,如出現前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磨損或後期退化膝關節炎等問題,則或需動手術修復及重建膝部結構。常見的膝部手術包括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內窺鏡半月板修補手術和微創手術。若膝關節已嚴重退化,患者可考慮接受部份或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以修正關節位置和修復膝關節功能。手術後,患者要接受密集的物理治療,直至完全康復。撰文:明德國際醫院物理治療部經理梁佩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