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心臟衰竭】心臟大、心跳快可能是心臟衰竭先兆!小心心臟衰竭潛伏多時



心臟疾病常列香港致命疾病首三位,所以極受市民的關注,不過一般人所認知的心臟病多與冠心病掛勾,往往不了解心臟病實際泛指各類與心臟有關的疾病,在當中致死率同樣非常高的還有心臟衰竭
根據病友組織「關心您的心」的一份問卷調查中,發現超過6成受訪者低估心臟衰竭導致的死亡率,更有超過9成受訪者認為社會對心臟衰竭支援不足。這種現象與民間許多關於心臟衰竭的錯誤認知不無關係,例如經常聽到許多人說:「心臟夠大,又心跳快,點會有心臟衰竭?」
但實際上心臟變大,反而是心臟衰竭早期先兆。很多人往往就是忽略了這些症狀,延誤了最佳治癒心臟衰竭的時間,甚至威脅生命的安全。

大心臟有大問題

正常人的心臟如同拳頭大小,並分為兩個部分,身體用過的無氧血會先流回心臟的右半部分,由右半部分泵到肺部與氧氣結合,再由左半部分把帶氧血泵回身體各個部位。
那麼擁有比正常人更大的心臟對我們的心臟健康來說意味着甚麼呢?我們首先要理解,心臟的功能主要是由心臟肌肉呈現的,當需要泵動時,心臟肌肉就會圍成一個空腔,等待血液回填後再將血液擠出。

而心臟變大主要有兩個可能,一是心室變大,二是心臟壁變厚,也即是心肌肥厚。前者意味着當心室越大時,心肌就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把心室裡的血液擠回全身,而後者則代表心肌變得肥大鬆散,削弱了心泵血能力。
因此,心臟越大,心肌的負荷就會越大,當心肌缺乏足夠的力量時,輸送到全身的血液就會減少,導致身體機能變弱和衰退,最終形成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症狀︰心臟越弱越是跳得快

另一個有關心臟健康的錯誤認知是關於心臟跳動的速率,有很多人直覺上會認為心臟怦怦跳是心臟健康有力的表現,但實際上,就是因為心臟缺乏力量,先要「跳多幾下」,才能把血液泵回全身。
正常人的心跳速率不應過快或是過慢,並維持在每分鐘60至100下。我們平時在運動、服用烈酒、濃茶、濃咖啡後,亦或是在情緒激動時,心跳有可能會超過每分鐘過100, 這是正常現象,不用過於擔心。然而,經常有不明原因的心悸,亦或是因為心跳過慢而出現頭暈或乏力的症狀,那就要小心注意是不是心臟衰竭症狀了。

及早發現是治療心臟衰竭關鍵

心臟衰竭被人忽略的原因,除了是大眾對其錯誤的認知外,還與心臟衰竭症狀不明確有很大的關係。早期心臟衰竭症狀一般是咳嗽、易倦、水腫、心跳快和胸悶等,與很多呼吸道疾病症狀相近。而老人、女性、有糖尿病的人對痛的耐受度與其他人不一樣,會更容易忽略身體發出這些心臟衰竭的警號,當到出現胸口劇痛或是咳嗽帶血的時候,病情往往已經發展到晚期心臟衰竭。
定期的身體檢查對於治療心臟衰竭非常關鍵,醫生能夠從一些症狀中判斷病人的心臟健康情況,從而盡早介入治療。早期心臟衰竭可以透過飲食控制和一般的藥物治療就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即使是晚期的心臟衰竭病患,得謝於近年藥物研發的突破,例如服用新一代的雙效藥物 ARNI,亦能維持一定的生活質量。

預防勝於治療,即使是沒有心臟衰竭的朋友,平日也要保持「少鹽、少糖、少油」的健康飲食習慣,以及進行規律的帶氧運動,保持心臟健康,這樣才能好好善待伴我們一生的心臟。

更多專題

治療資訊
生活管理
醫生建議
【心臟衰竭飲食】心臟科醫生:多鹽多油影響心臟健康!佳節盡慶同時慎防心臟衰竭惡化

過時過節,親友相聚難免歡聚唱飲一番,不過對於心臟衰竭患者,節日飲食上就要格外留神。假如心臟衰竭患者飲食毫不節制,隨時會令心臟衰竭症狀及病情惡化。心臟科醫生提醒,多鹽、多油的食物要避免! 節日不節制飲食 心臟衰竭症狀可惡化 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發揮正常功能,不能輸送足夠血液量以供應身體需求,可影響多個器官,嚴重可致猝死。心臟衰竭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疾病,事實上,心臟衰竭存活率甚至比癌症更低。飲食習慣於控制心臟衰竭病情上致關重要,聖保祿醫院心臟科專科張志揚醫生表示,在他經驗中有不少心臟衰竭患者在節日過後心臟健康有突然變差的情況。 心臟科專科張志揚醫生 張醫生講解:「有些病人在節日期間因為外出用膳的機會增加,於是進食了多鹽、多油的食物,亦有病人因為經常相約親友飲茶聚會,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的水份,這都會對心臟衰竭病情帶來負面影響。」 聖保祿醫院心臟科專科張志揚醫生表示,飲食與控制心臟衰竭病情有莫大的關係。他曾看過有心臟衰竭患者病情一直控制得相當理想,但在節日過後情況卻突然變差,原來就是因為病人在節日慶祝中放肆吃喝。 心臟衰竭食療注意事項:少鹽、少油、控制飲水量 張醫生表示,控制水份及鹽份的攝取是治療心臟衰竭非常重要的一步,,心臟衰竭病人飲食需以清淡為主,高鈉、多油、濃味的的食物必須避免,就連每日的飲水量也要精準,以免造成肺積水。一般人常說的每日八杯水,對患有心臟衰竭人士來說也會帶來威脅,患者必須按醫生指示將每日的水份攝取量控制在1000至2000毫升。張醫生提醒,在節日期間最容易鬆懈,病人應格外留神,切忌豪飲豪食。 心臟衰竭影響日常生活、睡眠、工作 心臟衰竭病徵可以很影響,病人生活,無論飲食以致活動能力都會受到限制,令生活質素大受影響。張醫生續稱:「心臟衰竭病人會出現腳腫、心臟不適、呼吸困難、氣喘等病徵,從而影響活動能力。心臟衰竭病人初期沒有明顯徵狀,隨着病情惡化至第二級,病人進行輕度運動(如行樓梯)即會感到氣喘不適; 到第三級,病人作簡單日常生活(如做家務)便會氣喘;至最嚴重的第四級,病人即使在靜止時也會感到呼吸困難。 部份病人因此而不能工作,日常及社交生活也受影響,無論是生理、心理,以致家庭經濟也會構成壓力,令生活質素會大幅下降。 新型藥物治療成效高 提高心臟衰竭存活率 張醫生指出,在治療方面,隨着醫藥進步,近年有新型藥物面世,可令病人生活質素改善。新一代藥物腦啡肽酶抑制劑配合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ARNI),臨床數據顯示能降低心臟衰竭患者的住院風險及死亡率,心臟衰竭存活率得以大大增加。而且其安全性高,可長期服用,有效減輕心臟衰竭症狀、控制病情。令心臟衰竭患者活動能力改善,生活質素亦得以提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