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坐骨神經痛 | 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止痛或針炙仍未見成效?醫生:4種情況或需經微創手術治療

坐骨神經痛 | 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止痛或針炙仍未見成效?醫生:4種情況或需經微創手術治療

麥偉傑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3-05-29

坐骨神經痛治療-微創手術-神經外科專科麥偉傑醫生

坐骨神經痛症狀

相信不少人也有腰骨痛的經驗,很多時間會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首先,坐骨神經痛不是一種疾病名,它是一種因坐骨神經被壓迫而導致的症狀。壓迫的原因主要由於椎間盤突出、骨刺、退化導致的黃靭帶增生,骨折碎片或甚至腫瘤。常見症狀包括下背痛、腳麻或有針刺般的感覺、走路時腳軟等(俗稱發軟蹄),以上病徵通常在咳嗽、搬重物、久坐或久站更為明顯。

甚麼程度的坐骨神經痛需要及早求醫

坐骨神經痛有四種情況,病人需要及早求醫,包括小便失禁、病徵持續超過一星期、突然痛楚導致無法活動和因意外而引致的疼痛(例如因車禍或跣腳跌倒)。大部份病人選擇找家庭醫生,醫生常處方消炎藥或專門針對神經痺痛的藥物,轉介物理治療止痛或針炙。如果病徵持續,家庭醫生會轉介專科醫生跟進,安排磁力共振掃描找出病因。

坐骨神經痛微創手術治療方案:經管道式方法

坐骨神經痛治療-微創手術-神經外科專科麥偉傑醫生

圖:經管道和顯微鏡方法

手術與否很視乎患者徵狀和磁力共振的結果。以常見的椎間盤突出為例,如果掃描顯示明顯突出而壓迫神經線,較傳統的微創手術是經管道式的椎間盤切除術,在病人背部開一個兩厘米的切口,放入管道,經顯微鏡下切除椎間盤,放鬆神經,風險包括神經線受損而導致下肢無力麻痺,如果有閱讀我本年3月21日的文章,電生理監察儀器在這種手術可幫助醫生減少神經線受損風險和增加手術成功率。雖然經管道式微創手術已應用多年,但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如果患者小面關節增生嚴重或和椎板的三維結構關係不理想,為了足夠的神經線減壓,有機會需要切除過多的小面關節而增加術後椎體之間的不穩定性,患者可能日後需要再做椎體融合手術。

坐骨神經痛超微創手術治療方案:經內窺鏡方法

坐骨神經痛治療-微創手術-神經外科專科麥偉傑醫生

圖:內窺鏡方法(經椎間孔入路)

因為有上述所提及的不足之處,內窺鏡減壓手術在最近幾年有很明顯的發展,內窺鏡的鏡頭可以有不同角度,像潛水艇的潛望鏡,經光學原理折射出影像,可以窺探小面關節底下的神經線,在減少關節的切除情況下做到滿意的減壓,傷口比經管道的方法更細,1厘米以內已經足夠。內窺鏡手術主要有兩種入路方法,經椎板間(傷口在背部中央)或經椎間孔(傷口在背側),入路方法是依據病徵和掃描結果來決定。由於傷口更細小,通常術後即日或翌日就可走路和出院。在最近,內窺鏡手術儀器有更新的發展,現在可經內窺鏡放入可擴展的腰椎支架植入物,融合手術可以有更微創的選擇。

(相片由醫生提供)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11795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