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帶狀疱疹 | 生蛇要戒口?中醫角度分析生蛇成因及治療方法

帶狀疱疹 | 生蛇要戒口?中醫角度分析生蛇成因及治療方法

邱宇鋒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2-03-11

一般人說的生蛇在醫學上稱帶狀疱疹,中醫又名蛇串瘡,症狀為皮膚上突然出現排列成帶狀的水疱,沿一側神經分佈區出現,伴隨疼痛。部份患者在水疱消退後仍然出現皮膚刺痛感,屬於帶狀疱疹後遺症。本文以中醫角度分析生蛇成因及治療方法。

生蛇一圈會死?

患上「生蛇」的病人臨床上大多數都會去看西醫,西醫認為這是由於藏於神經根內的疱疹病毒趁著身體免疫力差時變得活躍,感染神經根,結果使神經根支配的範圍出現紅疹和水泡。由於水痘病毒也是疱疹病毒的其中一種,因此長過水痘的人日後有機會患上帶狀疱疹。大部份帶狀疱疹都只會涉及單側神經根,極少會雙側同時出現症狀,而且對於當「生蛇」圍繞身體一圈後便會不治的說法也是沒有根據的。

除了病毒外,不少人也知道形成帶狀疱疹的元兇為身體內的「濕熱」和「熱毒」,因此在病情改善後也會看中醫。中醫認為蛇串瘡的發病的確與濕﹑熱﹑毒有關,實證者由於肝氣鬱結,鬱久化熱,或濕熱蘊脾,加上感受外邪,濕熱火毒發於皮膚。至於老年人患上蛇串瘡者,由於血虛加上濕熱毒盛,病後容易導致氣滯血瘀,因此常會在蛇串瘡痊癒後出現持續的疼痛。

中醫治療蛇串瘡的原則是袪濕清熱解毒,在身體壯實的情況下可服用龍膽瀉肝湯,因應病位加減用藥,病位在上半身頭面者著重疏風清熱,可加配野菊花、板藍根等清肝泄熱,病位在下半身者著重袪濕,可加蒼朮、黃柏等清熱利濕,水疱多者為濕重,可加土茯苓、薏苡仁等袪濕,同時避免抓破水疱。若蛇串瘡出現皮膚疼痛者,中醫治療從理氣止痛入手,可加丹參、延胡索、牡蠣等,也可加減方劑逍遙散,對病情超過一個月仍出現疼痛者要增加活血化瘀。

針灸治療可選用內關、合谷、陽陵泉、足三里等穴位進行針刺,有疏風清熱、調整脾胃之功效。對身體較差者宜攻補兼施,平衡袪邪與扶正,避免一面倒使用苦寒的藥物防止損傷脾胃。艾火灸多針對病情長而正氣虛的患者,但要掌握溫度防止過熱的火灸灼傷皮膚。

預防蛇串瘡的出現,一方面要防止身體積聚過多的濕熱毒邪,要注意飲食清淡,不要大量或頻繁進食辛辣、煎炸刺激的熱性食物和飲料,甜食和肥膩食物亦不宜多吃。在起居生活上要有足夠睡眠,睡眠不足容易形成陰虛內熱,勞倦、憂思等也能鬱久化火,誘發蛇串瘡的出現。尤其是長者本身皮膚乾燥、加上睡眠不佳,身體本容易出現陰虛內熱,復加飲食不節,勞逸過量,在虛損之餘也能誘發本病。

如蛇串瘡急性發作,肝熱明顯者,出現發熱、口苦、煩躁、舌苔黃、脈弦數等症狀,可用板藍根或大青葉30克煲水代茶飲用,有清肝熱的功效,不過最佳辦法還是及早求醫,控制病情。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199122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