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情緒健康 >  情緒病 | 認識7大常見情緒病的病徵症狀、原因、種類及治療:抑鬱症/焦慮症/驚恐症/強迫症/鬱躁症/社交焦慮症/創傷後情緒病

情緒病 | 認識7大常見情緒病的病徵症狀、原因、種類及治療:抑鬱症/焦慮症/驚恐症/強迫症/鬱躁症/社交焦慮症/創傷後情緒病

編輯部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024-09-24

情緒病-種類-成因-症狀-治療

情緒病是常見的都市病,除了易哭、暴怒、情緒失控,情緒病還有甚麼病徵?本文帶大家認識情緒病是甚麼,由情緒病成因、病徵症狀、種類,說到常用治療方法,以及有助改善「快樂荷爾蒙」多巴胺的4個方法,有助提升情緒健康。

在香港,每5個人當中,就有1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情緒病困擾1

常見情緒病有:抑鬱症、焦慮症、驚恐症、強迫症、鬱躁症、社交焦慮症及創傷後情緒病

情緒病-種類-成因-症狀-治療

1. 情緒病的定義

簡單而言,情緒病就是指情緒出現問題,以情緒波動為主要病徵,患者難以控制情緒,並經常被某種情緒籠罩,一般持續 4 星期或以上,影響患者心理、生理和日常生活。

情緒病患者除了會在情緒上產生煩躁、憂慮及不安等症狀,亦會因為情緒問題引起頭痛、失眠、疲倦、心悸等身體不適的症狀。因此,大部分情緒病患者都不察覺自己患病,亦不知道身體不適是因情緒病而起,往往以為只是身體出現毛病,以致延誤治療,加重病情。

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顯示,本港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新症,由1997年的5,029宗已升至2001年11,227宗,升幅高達123%2,可見香港人受情緒病困擾愈來愈普遍。

返回目錄

 

2. 情緒病的成因

很多人都以為情緒病的出現是源自患者自身的問題,如性格懦弱、鑽牛角尖、有暴力傾向等。但事實上,情緒病起因因人而異,並由不同因素所造成的。

遺傳因素

若有家族成員曾經患抑鬱症,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2-3倍

生理因素

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酒精或藥物、甲狀腺分泌失調、腦部遭受重創、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失調,都可能造成情緒病

情緒病-種類-成因-症狀-治療

性格因素

如情緒容易波動和緊張、要求過高、過於固執、完美主義等

環境因素

生活壓力如工作、家庭或感情問題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壓力

返回目錄

 

情緒病-種類-成因-症狀-治療

3. 情緒病的症狀

情緒病的病徵1. 憂慮症狀

情緒病患者會對生活感到憂慮,終日坐立不安、失眠或工作效率下降

情緒病的病徵2. 心情惡劣

情緒病患者會對生活感到抑鬱煩躁,或對事情失去興趣

情緒病的病徵3. 驚恐不安

情緒病患者會感到經常感到驚慌、害怕、不安,更會因而出現心悸、心跳加速甚至昏厥現象

情緒病的病徵4. 逃避社交

情緒病患者會害怕公眾場合,甚至避開面試、演講或外出用膳等社交場合

情緒病的病徵5. 身體不適

情緒病患者會因為情緒問題造成身體的各種不適,如頭痛、疲勞、暈眩、耳鳴、失眠、胸口不適、體重上升或下降等

健康Quiz|抑鬱 VS 唔開心😔抑鬱係鑽牛角尖?抑鬱只係唔開心嘅嚴重版?而家不如花少少時間,進行測試能快速評估自我狀況,睇下係咪存在著抑鬱症/憂鬱症因子👉按此


返回目錄

 

4. 情緒病的種類

常見的情緒病有6種,包括:抑鬱症、經常焦慮症、驚恐症、強迫症、社交焦慮症和創傷後情緒病。

4.1 抑鬱症(Depression)

患者長期處於低落的情緒,對大部份事情失去興趣或動力,甚至產生輕生念頭,除了影響情緒、思想,更會影響人際關係和日常生活。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超過1億人,抑鬱症更於2020年成為第2嚴重疾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另有統計顯示,本港已有超過30萬人患上抑鬱症3

情緒/思想病徵

  • 持續感到情緒低落、空虛
  • 對大部份事情失去興趣或動力
  • 感到坐立不安和心煩氣燥
  • 難以集中精神、記性差
  • 感到無助、絕望,有自殺念頭

生理病徵

  • 食慾大增或突減,體重明顯改變
  • 失眠或嗜睡
  • 疲倦,失去動力和朝氣

返回目錄

 

4.2 經常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與一般人擔心害怕不同,患者長期處於緊張和焦慮狀態,對各方面的事情有過份的害怕和憂慮,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若不正視焦慮症問題,40-50% 的患者有機會演變成抑鬱症,甚至產生自殺念頭。

情緒/思想病徵

  • 感到擔憂、精神緊張
  • 心煩意亂、焦燥不安、易發脾氣
  • 難以集中精神
  • 記憶力下降
  • 失去自信心
  • 思想偏向消極
  • 對生活失去動力

生理病徵

  • 容易疲倦等
  • 心跳加速、心悸
  • 呼吸急速
  • 血壓上升、容易頭暈
  • 肌肉緊張、四肢乏力
  • 失眠
  • 尿頻
  • 多手汗

返回目錄

 

4.3 驚恐症(Panic Disorder)

大概每75人就有1人患上驚恐症,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驚恐症是焦慮病的一種,患者會突然間感到害怕或不安。驚恐症與恐懼症並不一樣,恐懼症害怕的是外界事物,如昆蟲、畏高,而驚恐症是感到對身體的不適和危險感覺,從而產生強烈的恐懼。

情緒/思想病徵

  • 害怕失控或發瘋
  • 害怕死亡
  • 覺得周圍的事物不真實
  • 情緒低落
  • 自信心下降
  • 逃避獨自外出

生理病徵

  • 心跳加速、呼吸困難
  • 噁心、出汗、發冷/發熱
  • 頭暈
  • 發抖
  • 有麻木/刺痛的感覺
  • 覺得喉嚨哽塞

返回目錄

 

4.4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患者會有強烈的強迫性思想及/或強迫性行為,然而患者明白這些思想或行為是不合理的。

情緒/思想病徵

患者會持續出現不合理的強迫性思想或影像,如手很骯髒、門未鎖好,令患者經常十分憂慮

生理病徵

患者會強迫自己不斷重複某些行爲,如不斷洗手或查看門鎖,以減低不安感

返回目錄

 

4.5 鬱躁症(Bipolar Disorder)

鬱躁症又稱為雙相情緒障礙,患者情緒會持續低落或者提不起勁,而有時又情緒高漲或暴躁。

躁症病徵

  • 持續非常亢奮
  • 非常焦躁、易怒,感覺神經過敏
  • 比平時多說話,說話急速
  • 容易分心
  • 難以入睡
  • 做出一些衝動及冒險的事情,如揮霍金錢、迅速作出商業投資

抑鬱症病徵

  • 悲觀、憂慮、坐立不安
  • 對平常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
  • 精神難以集中、記性差、疲倦
  • 失眠/貪睡
  • 動作遲緩
  • 有自殺傾向或思想
  • 食慾/體重明顯改變

返回目錄

 

4.6 社交焦慮症(Social Phobia)

社交焦慮症亦是焦慮症的一種。患者會害怕出席社交場合,擔心會有醜態而引發的焦慮症狀。

主要病徵

身處於畏懼的社交情境或與不熟悉的人相處時,害怕自己行為失當,引發焦慮焦慮的生理反應,甚至恐慌發作

其他病徵

  • 逃避社交活動
  • 明白自己的害怕是過度或不合理的,卻不能克服

返回目錄

 

4.7 創傷後情緒病(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患者曾經歷一些對生命構成威脅或使身體嚴重受傷的可怕事件後,感到很驚慌及悲痛。造成創傷事件的成因因人而異,包括虐待、戰爭、交通意外等,患者會在事發後抑壓自己的情緒,亦有可能在創傷事件發生幾個月後甚至幾年後才病發。

主要病徵

  • 經常想起/夢見創傷事件
  • 感到痛苦、害怕或無助
  • 面對創傷事件的相關情境時,產生強烈的生理及心理反應
  • 極力逃避與事件有關的記憶、感受或人物
  • 驚覺性過高,難以鬆弛

其他病徵

  • 失眠
  • 頭痛
  • 對前景感到悲觀
  • 易發脾氣
  • 對大部份事情提不起興趣
  • 覺得與他人疏離等

返回目錄

 

5. 4個紓緩/改善情緒好方法

多巴胺,又稱為「快樂荷爾蒙」,是一種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在調節情緒、動機和學習等方面發揮作用,能讓人感到愉悅及滿足4。的確,心理健康對整體健康至關重要5。都市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急促,偶爾感到一點情緒低落都是人之常情,但若然感到被壓力擠得喘不過氣,又或者是情緒持續受到困擾,可以怎麼辦?不妨先嘗試從調整生活的習慣著手提升情緒健康,以下介紹4個實用好方法:

紓緩情緒好方法|#1 聽音樂

聽音樂可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和血清素,甚至降低皮質醇水平,讓心情感到愉悅,有助提升整體情緒健康6,7

Bened Life NeuralliTM MP成分安全可靠

紓緩情緒好方法|#2 服用保健品改善情緒徵狀

想要吃出好心情,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Omega-3 脂肪酸8,當中含有EPA成分,有益於大腦中血清素和多巴胺調節;酪胺酸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9;以及色胺酸則可以合成血清素10。都市人生活節奏快,工作繁忙,難以確保每一餐都吸收足夠所需,不少人會選擇額外服用保健品作補充。

近年研究顯示,情緒與腸道健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腸腦軸(Gut-brain axis, GBA)為腸道與大腦之間雙向溝通的橋梁。大腦與腸道會透過迷走神經、循環系統、及免疫系統,利用各種神經信號、免疫分子、細胞激素、短鏈脂肪酸和其他小分子進行雙向交流11

腸腦軸失衡等異常變化可能會因而衍生一些重度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相關癥狀,像是無助感、空虛感、罪惡感、甚至是睡眠困擾,而某一些特定具有神經活性的益生菌菌株,稱為「精神益生菌」,可藉由平衡腸道菌群和腸腦軸,提升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來改善神經系統疾病11

Bened Life NeuralliTM MP成分安全可靠

市面上已經推出有助提升情緒健康的保健品 ── 全球第一款腸腦軸醫療級益生菌 (Medical Probiotic)—— Neuralli® MP,產品由美國生物科技公司 Bened Life 所研發及生產,專注研究精神益生菌與神經系統疾病領域。Neualli MP每粒膠囊含300億CFU 神經活性的植物乳桿菌PS12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PS128™乃新型精神益生菌(Neurobiotic /Psychobiotic),從發酵食品中分離出來,僅靠吃食物是無法獲得每天所需劑量。經臨床試驗證實有益於神經系統健康12,可顯著改善抑鬱症人士的抑鬱情緒、焦慮等症狀13,14,15,有助提升生活品質。

PS128™ 已獲27+國共50項以上的專利認證,團隊發表超過18份腸腦軸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臨床研究。根據研究分析,服用 PS128™可以改善漢氏抑鬱量表-17(HAMD-17)分數與抑鬱相關身體癥狀,通過腸腦軸調節身體神經、免疫與內分泌系統,有助平衡多巴胺及血清素等快樂激素,又稱「快樂荷爾蒙」。

Bened Life NeuralliTM MP成分安全可靠

Bened Life Neuralli™ MP成分安全可靠,且不含14常見的過敏原,純天然零添加,加上配合BioVXR膠囊的貼心設計,耐酸性強,可助防胃酸,加強吸收;並採用3階段活性聚合物(3-Phase Activ-Polymer™)CSP瓶,能讓樽內保持乾燥,有助保持益生菌的效力。此產品適合3歲或以上人士服用,可以直接吞服或將膠囊扭開,並將粉末與冷飲或常溫食物飲料拌勻服用。

► 了解更多關於PS128™資訊

► 在哪裡購買Neuralli® MP?


紓緩情緒好方法|#3 深呼吸

好好「深呼吸」,原來也有助控制情緒16。善用呼吸技巧有助減少壓力,或在焦慮時可幫助平靜心境,例如可以透過「矩形呼吸法」(rectangular breathing),即吸氣5秒,再呼氣7秒,然後重複以上步驟17,18,從而讓心情得以放鬆,緩解焦慮或驚恐等情緒19

紓緩情緒好方法|#4 多做運動

運動也是有效紓緩情緒的好方法,原因是有助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20,減少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並提高認知能力等,可以改善心理健康21。而其中太極就越來越受到熱捧。有研究就發現,太極運動有助減輕抑鬱症狀者的焦慮情況;與沒有運動者相比,參與太極運動有助改善心理健康22

返回目錄

 

6. 情緒病的治療方法

治療情緒病的方法,一般分為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心理學家或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況,而獨立或結合使用。

藥物治療

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緒病種類名程度,處方藥物控制病情。新一代的情緒調節劑屬非依賴性藥物,能令腦部血清素及其他化學傳遞物質回復平衡,紓緩病人症狀。大多數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後,病情都有明顯的進步。

情緒病-種類-成因-症狀-治療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主要是透過臨床心理學家的治療,改善患者的情緒問題,包括負面思想及行為。心理治療有認知行為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動眼治療、支援性心理治療、壓力管理及家庭治療等。

其中,認知行為治療有效治療各種情緒病,包括抑鬱症、焦慮症、驚恐症、社交焦慮症、強迫症、創傷後情緒病和暴食症等。臨床心理學家會先與病人建立互信的關係,通過理解和分析,改變病人負面思想及不能自控的問題行為,紓緩患者的困擾。

返回目錄

參考資料
  1.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
  2.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3. 醫院管理局「智友站」- 抑鬱症
  4. "What Is Dopamine?". Accessed on 10 July, 2024.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alth and Well-Being”. Accessed on 10 July, 2024.
  6.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tudent Well-Being. “4 Ways Music Can Benefit Your Health”. Accessed on 10 July, 2024.
  7. Aalbers, S., Fusar-Poli, L., Freeman, R. E., Spreen, M., Ket, J. C., Vink, A. C., Maratos, A., Crawford, M., Chen, X.-J., & Gold, C. (2017). Music therapy for Depression.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7(11). 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4517.pub3
  8. Tsuboi, H., Sakakibara, H., Matsunaga, M., Tatsumi, A., Yamakawa-Kobayashi, K., Yoshida, N., & Shimoi, K. (2020). Omega-3 Eicosapentaenoic Acid Is Related to Happiness and a Sense of Fulfillment—A Study among Female Nursing Workers. Nutrients, 12(11), 3462. https://doi.org/10.3390/nu12113462
  9. “Dopamine: The pathway to pleasure”. Accessed on 19 July, 2024.
  10. Aquili, L. (2020). The role of tryptophan and tyrosine in executive function and reward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yptophan Research, 13, 117864692096482. https://doi.org/10.1177/1178646920964825
  11. 《腸腦軸 Gut Brain Axis, GBA》.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PS128 probiotic information hub. Accessed on 10 July, 2024.
  12. Chen, H., Kuo, P., Hsu, C., Chiu, Y., Liu, Y., Lu, M., & Chen, C. (2021). Psych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Preliminary 8-Week Open Trial. Nutrients, 13(11), 3731. https://doi.org/10.3390/nu13113731
  13. “Probiotic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 Intervention in Two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 Accessed on 10 July, 2024.
  14. Chen, H.-M., Kuo, P.-H., Hsu, C.-Y., Chiu, Y.-H., Liu, Y.-W., Lu, M.-L., & Chen, C.-H. (2021). Psych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preliminary 8-week open trial. Nutrients, 13(11), 3731. https://doi.org/10.3390/nu13113731
  15. Ho, Y.-T., Tsai, Y.-C., Kuo, T. B., & Yang, C. C. (2021).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sleep quality in self-reported insomniac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ilot trial. Nutrients, 13(8), 2820. https://doi.org/10.3390/nu13082820
  16. Fincham, G. W., Strauss, C., Montero-Marin, J., & Cavanagh, K. (2023). Effect of breathwork on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s. Scientific Reports, 13(1).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2-27247-y
  17. “Breathing exercises for stress”. Accessed on 10 July, 2024.
  18. Berkshire Healthcare NHS Foundation Trust. "How breathing can reduce stress and anxiety". Accessed on 10 July, 2024.
  19. "Breathing Techniques for Breathlessness: Rectangular Breathing". Accessed on 10 July, 2024.
  20. NYU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 "Exercise Boosts Dopamine Release, and this Requires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ccessed on 10 July, 2024.
  21. Sharma, A. (2006). Exercise for mental health. Primary Care Companion to CNS Disorders/the Primary Care Companion for CNS Disorders, 8(2). https://doi.org/10.4088/pcc.v08n0208a
  22. Sani, N. A., Yusoff, S. S. M., Norhayati, M. N., & Zainudin, A. M. (2023). Tai Chi Exercise for Ment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4), 2828. https://doi.org/10.3390/ijerph20042828

提提你,以上內容只供參考之用,不應取代專業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有疑問,請向醫生或專業醫護人員查詢意見。

延伸閱讀:
  1. 抑鬱症測試 | 25個症狀:失眠?暴飲暴食?3分鐘快速自我評估
  2. 【了解躁鬱症】不能忽視的都市情緒病 後果嚴重宜及早求醫!

3459750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