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用心知多點 | 心臟衰竭知識篇


想了解心臟衰竭和一般心臟病的分別? 心臟衰竭的成因, 症狀及對患者有如何影響? 心臟專科醫生, 羅君健醫生為我們解答以上問題。

更多專題

治療資訊
醫生建議
【心臟衰竭治療】藥物可控制心臟衰竭症狀-減輕心跳加速、水腫、氣喘

心臟一旦受到退化或病患的影響,日漸衰弱,就可能會形成心臟衰竭,未能為身體輸送足夠的血液,繼而就會出現呼吸困難、氣促、疲倦及水腫等心臟衰竭症狀。儘管心臟衰竭症狀會影響日常生活,其實只要接受藥物治療及做好自我管理,,心臟衰竭患者存活率也可提高,享受人生。 心臟衰竭有心無力 走幾步即喘不停 心臟衰竭是成年人入院的主要原因,佔所有心臟病的三分一個案,心臟衰竭存活率亦不高,五年只有約五成。 心臟科專科醫生劉育港指出,初期的病人可以毫無心臟衰竭症狀,慢慢才出現氣促及疲倦乏力等常見症狀,運動時會氣喘、休息時也會氣促,嚴重時, 睡眠質素亦可變差。「唔好話追巴士,行幾步已經喘晒氣,上唔到樓梯,真係乜嘢都做唔到」。 心臟科專科劉育港醫生 除此以外,由於心臟無力泵出血液,因而可能會倒流回肺部而引起肺積水,令心臟衰竭病人「瞓瞓下扎醒,要坐起身抖氣」。當心臟衰竭加劇時,病人更可能需要換心才能保命。 種種心臟衰竭症狀,都對病人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少心臟衰竭的病人亦有疑惑,患心臟衰竭能否繼續做運動,又或出門旅行或搭飛機? 配合適當心臟衰竭治療 有效改善心臟健康 劉醫生表示,心臟衰竭的治療可分為針對性及非針對性,前者是治理引致心臟衰竭的病因,例如有冠心病、血壓高等。 而非針對性治療主要是利用抗心臟衰竭藥物,加強心臟泵血功能,減輕心肌負擔,以防止病情惡化。常用的抗心臟衰竭藥物包括血管緊張素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ß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製劑(ARNI)等。臨床研究顯示,使用腦啡肽酶抑制劑配合ARNI,能把心臟衰竭的入院及死亡率進一步減低近兩成,增加心臟衰竭患者存活率。 劉醫生強調,心臟衰竭並非無藥可醫,只要接受適當的治療,患者做好自我管理,穩定病情後即可如常生活,「做得返同年齡的人可以做的事」,例如做合適的運動及離港外遊等等。 運動提升心肺功能 心臟衰竭也有食療? 「運動可以改善引致心臟衰竭的風險因素,如三高及體重等等,並且可以強壯心臟肌肉,幫助發揮心臟的最佳功能。」劉醫生稱,每日做三十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持續三個月已可令心肺功能增強三成。保持身體和心臟健康,不但可以舒緩心臟衰竭的症狀,減慢病情惡化,也避免肌肉在缺乏運動下變得萎縮無力。 他亦建議市民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不要吸煙及盡量少飲酒,飲食宜清淡及多纖維,,加上適量運動,除了可以預防冠心病及三高,亦有助減低患上心臟衰竭的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