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心臟衰竭】年長及更年期後女性為心臟衰竭高危群!女性病徵較複雜嚴重



提起心臟衰竭,許多人認為男性比女性較易患上。但實際上,隨着年齡增長,心臟衰竭患者的男女比例差別逐漸縮小,反映當年齡上升,女性患上心臟衰竭的風險亦驟然上升,因此女性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更年期後缺乏荷爾蒙 心臟健康易受損

研究顯示,女性心臟衰竭發病的年齡一般較男性遲約五年,心臟科專科李健棠醫生解釋:「女性荷爾蒙有助維持血管彈性,對心臟健康有保護作用。當進入更年期,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失去對心臟的保護,導致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亦隨之上升。」

心臟科專科李健棠醫生

除了發病年齡外,男女患心臟衰竭的成因亦大不同。李醫生指出,男性患者約六成是由冠心病所致;而女性患者的心臟衰竭成因較為複雜,較常見為高血壓及糖尿病。另外,部份曾生育的女士會出現圍生期心肌病變(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亦有女性因為情緒影響而形成壓力性心肌病變,而接受癌症化療有機會影響心臟功能,亦是導致女性患上心臟衰竭的成因。」

心臟衰竭症狀多 女性較男性嚴重

男性患者以收縮型心臟衰竭為主,女性則主要為紓張型心臟衰竭,女性死亡率亦較男性低15-20%。不過,女性的心臟衰竭症狀往往較男性明顯。李醫生表示:「女性患者出現氣喘、腳腫、肺水腫的程度通常較男士嚴重,入院風險亦較高,活動能力亦受到限制。不少病人因此而情緒低落,甚至出現抑鬱症狀,以至變得消極,未有按時服藥及接受復康治療,造成惡性循環,令病情惡化。」

積極治療心臟衰竭及控制飲食 可提升心臟衰竭存活率

雖然心臟衰竭是嚴重的慢性疾病但只要及早配合適當治療,並控制飲食,心臟衰竭病情和生活質素都可獲改善。李醫生解釋:「治療心臟衰竭的第一步是針對致病的根源,例如若成因是糖尿病,就先要控制血糖水平。然後再用藥於改善心臟衰竭存活率的方面。
近年一款雙效藥物「腦啡肽酶抑制劑配合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ARNI),治療心臟衰竭的成效十分顯著。ARNI結合了雙重病理機制,能夠增強心臟的保護性神經分泌系統,同時抑制有害分泌系統,改善血管舒張功能,減慢病情惡化。研究顯示,傳統藥物可將患者的死亡率降低20-30%,而ARNI 更可使心臟衰竭患者入院率及死亡率再下降約兩成。

更多專題

治療資訊
醫生建議
心臟衰竭藥物治療新突破 提高心臟衰竭存活率減少死亡風險

香港這個生活急速的大都市,其實隱藏著不少都市頑疾,就例如經常被低估的心臟衰竭。心臟科醫生指出,心臟衰竭症狀除了會影響日常生活外,存活率亦不高,嚴重的話更會危及生命。不過只要適當用藥,就能重回正常生活,心臟衰竭存活率亦得以提高。 心臟衰竭症狀影響生活 患者身心受創 心臟科專科繆建文醫生指出,心臟衰竭是由於心臟泵血功能出現問題,導致血液不能有效地輸送至各器官,以致出現喘氣、疲勞、體力不足、水腫等症狀,末期心臟衰竭患者甚至無法進行任何體力活動,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患者甚至會出現抑鬱等負面情緒。「心臟衰竭初期病徵不算明顯,亦容易同其他疾病混淆,導致經常被延誤治療,發現時情況已去到很嚴重的地步,故如出現類似症狀應立即求醫。」 心臟科專科繆建文醫生 了解心臟衰竭原因 制定最合適治療方案 要治療心臟衰竭,先要找出心功能損壞的病理原因及程度。繆醫生指出,現時常見的檢測方法是利用心臟超聲波檢查,去了解患者的心臟結構及射血分數。「一般而言,如果患者的射血分數(Ejection Fraction)低於40%或以下(正常值為50%或以上),我們就會將之介定為低收縮射血分數的病人,這類病人的長遠病情展望通常比較不理想。不過在治療層面上,隨著醫學的進步,用以治療低收縮射血分數心臟衰竭的藥物,反而有較大突破。」 心臟衰竭新藥療效顯著 增加心臟衰竭存活率 過去的傳統藥物只能幫助控制心臟衰竭症狀,未能緩阻心臟衰竭的過程,但新一代藥物已有很大改進,更有效改善病情,緩解心臟衰竭患者的症狀,同時增加心臟衰竭存活率。 繆醫生指,新一代心臟衰竭藥物既可增強心臟的保護性神經內分泌系統(利鈉系統),同時亦可抑制有害的RAAS荷爾蒙系統,減慢病情惡化,特別適用於輕至中度心臟衰竭且射血指數低的患者。研究顯示,新一代藥物能減少患者因心臟衰竭而入院及其死亡風險,比傳統藥物額外減低20%。 最後,繆醫生鼓勵,除了積極接受心臟衰竭藥物治療,心臟衰竭患者飲食及生活習慣,都要控制得宜,不但病情得以改善,還可以重拾正常生活,繼續做你最愛的運動、到你最愛的地方旅遊!

繼續閱讀
治療資訊
生活管理
【心臟衰竭】心臟大、心跳快可能是心臟衰竭先兆!小心心臟衰竭潛伏多時

心臟疾病常列香港致命疾病首三位,所以極受市民的關注,不過一般人所認知的心臟病多與冠心病掛勾,往往不了解心臟病實際泛指各類與心臟有關的疾病,在當中致死率同樣非常高的還有心臟衰竭。 根據病友組織「關心您的心」的一份問卷調查中,發現超過6成受訪者低估心臟衰竭導致的死亡率,更有超過9成受訪者認為社會對心臟衰竭支援不足。這種現象與民間許多關於心臟衰竭的錯誤認知不無關係,例如經常聽到許多人說:「心臟夠大,又心跳快,點會有心臟衰竭?」 但實際上心臟變大,反而是心臟衰竭早期先兆。很多人往往就是忽略了這些症狀,延誤了最佳治癒心臟衰竭的時間,甚至威脅生命的安全。 大心臟有大問題 正常人的心臟如同拳頭大小,並分為兩個部分,身體用過的無氧血會先流回心臟的右半部分,由右半部分泵到肺部與氧氣結合,再由左半部分把帶氧血泵回身體各個部位。 那麼擁有比正常人更大的心臟對我們的心臟健康來說意味着甚麼呢?我們首先要理解,心臟的功能主要是由心臟肌肉呈現的,當需要泵動時,心臟肌肉就會圍成一個空腔,等待血液回填後再將血液擠出。 而心臟變大主要有兩個可能,一是心室變大,二是心臟壁變厚,也即是心肌肥厚。前者意味着當心室越大時,心肌就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把心室裡的血液擠回全身,而後者則代表心肌變得肥大鬆散,削弱了心泵血能力。 因此,心臟越大,心肌的負荷就會越大,當心肌缺乏足夠的力量時,輸送到全身的血液就會減少,導致身體機能變弱和衰退,最終形成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症狀︰心臟越弱越是跳得快 另一個有關心臟健康的錯誤認知是關於心臟跳動的速率,有很多人直覺上會認為心臟怦怦跳是心臟健康有力的表現,但實際上,就是因為心臟缺乏力量,先要「跳多幾下」,才能把血液泵回全身。 正常人的心跳速率不應過快或是過慢,並維持在每分鐘60至100下。我們平時在運動、服用烈酒、濃茶、濃咖啡後,亦或是在情緒激動時,心跳有可能會超過每分鐘過100, 這是正常現象,不用過於擔心。然而,經常有不明原因的心悸,亦或是因為心跳過慢而出現頭暈或乏力的症狀,那就要小心注意是不是心臟衰竭症狀了。 及早發現是治療心臟衰竭關鍵 心臟衰竭被人忽略的原因,除了是大眾對其錯誤的認知外,還與心臟衰竭症狀不明確有很大的關係。早期心臟衰竭症狀一般是咳嗽、易倦、水腫、心跳快和胸悶等,與很多呼吸道疾病症狀相近。而老人、女性、有糖尿病的人對痛的耐受度與其他人不一樣,會更容易忽略身體發出這些心臟衰竭的警號,當到出現胸口劇痛或是咳嗽帶血的時候,病情往往已經發展到晚期心臟衰竭。 定期的身體檢查對於治療心臟衰竭非常關鍵,醫生能夠從一些症狀中判斷病人的心臟健康情況,從而盡早介入治療。早期心臟衰竭可以透過飲食控制和一般的藥物治療就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即使是晚期的心臟衰竭病患,得謝於近年藥物研發的突破,例如服用新一代的雙效藥物 ARNI,亦能維持一定的生活質量。 預防勝於治療,即使是沒有心臟衰竭的朋友,平日也要保持「少鹽、少糖、少油」的健康飲食習慣,以及進行規律的帶氧運動,保持心臟健康,這樣才能好好善待伴我們一生的心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