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診餘筆記-小兒篇】問診鼓勵小孩子表述自我身體狀況 中醫師:信任和配合令治療來得更順利

【診餘筆記-小兒篇】問診鼓勵小孩子表述自我身體狀況 中醫師:信任和配合令治療來得更順利

仁濟醫院
-
日期: 2022-01-06

中醫問診方法-小兒篇

醫師時不時也會遇到小朋友前來求診。雖然醫師並沒有養育小朋友的打算,但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裡還是有很多與小朋友相處的機會,所以閒時亦會閱讀關於親子教養 Parenting 的書籍。

其中一個最為讓醫師當頭棒喝的概念大概就是-尊重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若干年前,讀到這個概念之後,就一直記在心中,每一次與小朋友相處時,都會提醒自己,久而久之,「尊重孩子」的概念也被內化了。

所以,醫師每一次為小朋友診症,都會直接與小朋友溝通。有些時候,家長愛子心切,尚未等小孩回應,便已經代為回答了,此時,醫師還是會向小朋友確應一下家長所說的能否描述到他們的情況,亦會看看他們有甚麼要補充的。

家長代訴當然會讓診症速度變快。不過,就算診室外已經出現人龍,醫師還是想給予小朋友一個從容不迫的空間去說他們想說的,因為這樣的機會實在不多。遺憾的是,就算到了今時今日,我們的所身處的社會還是不太注重我們的感受和感覺。在學校裡,我們聽得最多的是「你應該⋯⋯」、「你不可以⋯⋯」、「你必須要⋯⋯」,我們甚少會被問到「你感覺如何呀?」、「依家身體有無邊度有啲感覺想要被你關注呀?」,於是我們學會壓抑感受、與身體的感覺隔絕。

中醫問診方法-小兒篇

對自己的身體或感受不敏感也不是不無好處,或許可以讓我更有效率甚至在短時間內成就更多,但同時也不是不無代價,結果就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和情緒感到異常陌生,連不適的感覺都習以為常,等到身心的失衡日益增加,病情變得複雜,再也不可以視若無睹之時,才驀然意識到身體早就需要自己的關顧。

醫師遇到的小朋友,十之六七都需要較多的時間和引導才能夠慢慢說出身體的狀況,不少小朋友在問診的時候,下意識會望向家長,希望家長能夠代答,此時,醫師就會鼓勵小朋友「自己的身體的感覺,自己最清楚呀,你慢慢感受一下,Feel 一下,慢慢講。」

在進行治療或處方的時候,醫師會與小朋友商議各種的細節,例如是服藥的次數、所要接受的治療。正如我們沒有辨法迫使另一個人去改變,我們也沒有辨法去迫使另一個人心悅誠服的去配合我們。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抵抗。Where there is oppression, there will be resistance。任何人,若是出於恐𢣷、內疚、羞恥而不是出於100%的自願,去做或不做一些事情,我們都要付上代價。在這個情況,代價可能是醫師和小朋友之間的信任關係,或者是小朋友會慢慢習得無力感,感到自己的意願是不重要的⋯⋯

中醫問診方法-小兒篇

所以,醫師情願多花些時間去了解小朋友的想法和感受,看看有沒有甚麼我們可以做去讓小朋友更願意去配合治療。如果經過討論後,小朋友還是不願意接受某種療法,醫師就會想想有沒有其他較為容易接受的療法,例如是小兒推拿、柔性無痛的骨傷治療手法、耳穴療法、外敷、外洗等,再和小朋友討論,再共同做決定。得到小朋友的信任和配合,治療的進程一定會比強行使小朋友服從來得順利。誰知道,或許慢慢來真的比較快。

小朋友在診室的時間其實不多,但是該做的還是要做,醫師還是很想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獨立個體,沒有人可以迫使他們做他們不願意的事情,這就是自由,而他們是自由的。

馬珏敏中醫師-healthyd

文章撰寫:馬珏敏中醫師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2373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